血鹦鹉鱼:水中的骡子揭秘

发表时间: 2022-11-06 13:21

血鹦鹉鱼有筑巢和打斗的现象,这是因为它们仍有繁殖的本能,本能激起的领地意识和逐偶行为便会引起同类之间的打斗。雄性获胜者会赢得一个皇冠,即:“起头”,:头顶长出一个老寿星那样的肉疙瘩。

在小型的鱼缸里,只允许有一条鹦鹉鱼佩戴皇冠,它的鱼鳍是那样的君临天下,器宇轩昂,妻妾满堂。这时,如果鱼缸里放入新鱼,它头上的肉疙瘩便会消失,直至它重新获得霸主地位,才会再长出来。

它富态的体型,限制了它的势力范围,一米五以上的大型鱼缸,就会让它巡视天下时顾此失彼。通常就会有两到三条雄性长出皇冠来。

而战败者就会被轮番攻击,并被剥夺进食权,如果您看到鱼缸里有一条鹦鹉鱼经常躲在角落,不敢出来游动进食,它一定就是那位战败者。由于长期得不到食物,它就越来越羸弱,直至死亡。它死亡之后还会由下一位不幸者继承它的角落。所以,鹦鹉鱼缸总会出现鱼越养越少的现象。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哪?以我的经验来看:唯有高密度养殖。饲养的鹦鹉鱼数量越多,打斗越少。那霸王,咬完这个来那个,咬完那个来这个。。。。。。累!

高密度饲养鹦鹉鱼还有一个优点。我曾做过对比:同样的鱼缸,同样的饲料,高密度饲养的鱼缸,鹦鹉鱼的颜色更红。

如果您发现:一对鹦鹉鱼霸占着一个鱼缸角落,轮番逐咬入侵者,禁止其他鱼靠近。那就是它们要产卵了,产下的鱼卵附着在玻璃或其它物体表面,密密麻麻的,您要及时清除。原因我们说过了:它们在做无用功。水中的骡子,孵不出后代的。

血鹦鹉鱼皮实好养,不易生病。但,由于它们是杂交品种,所以寿命不长。五年的血鹦鹉鱼已经相当于百岁老人了,往往一条银龙鱼能熬死几波陪伴它血鹦鹉鱼。

虽然血鹦鹉鱼适合高密度饲养,

但是,新鱼缸尽量分成三批将鱼购齐。否则,很容易患上白点病,如果您发现它们身上和鱼鳍上有一层密密麻麻的小白点,那就是白点病,必须尽快治疗,否则会全缸覆没。我有一篇小文介绍过白点病。

一种常见病是:腹水。表现为:鱼的腹部膨大,停止进食,后期会失去平衡而倒立。这种情况不容易治疗,幸好它并不传染。有兴趣的话,可以给它注射氯霉素或庆大霉素,过一下小时候扮医生的瘾,往往能把它治好。待它痊愈的那一刻,这份成就感还小得了嘛!

血鹦鹉鱼自问世以来,长盛不衰,简直成了最受欢迎的观赏鱼,试问哪个鱼缸没养过几条鹦鹉鱼?

为何说其是“自问世以来”?那是由于血鹦鹉鱼并非自然进化的物种,而是人工产物。它们是由“红魔鬼鱼”和“紫红火口鱼”杂交而来,和陆地上的骡子、狮虎兽是一样的。因此,红鹦鹉自身不能繁殖,虽然它们能够产卵,但是不能正常孵化。

由于其基因不够稳定,所以,一窝幼苗会出现不同的形体,比如,我们通常说的:元宝鹦鹉鱼,金刚鹦鹉鱼,黄鹦鹉鱼,财神鹦鹉鱼等,其实都是同一品种。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而鸡心鹦鹉鱼、独角兽鹦鹉鱼、彩色鹦鹉鱼,是将普通鹦鹉鱼通过人工手术得来的。

鹦鹉鱼在幼苗时期并非红色,而是黑褐色,随着其逐渐成长,并及时添加含有虾红素的饲料。其体色便会慢慢变红。所以,我们饲养时应多投喂含有虾红素的饲料,比如罐装的干虾就很好,还有很多商品饲料,只要别太贪便宜,虾红素的含量也能满足鹦鹉鱼的需求。尽量不要给它们投喂活鱼和泥鳅,因为其弊端很多。

血鹦鹉鱼的温度尽量保持在25-30度,温度过低也会出现褪色现象。

血鹦鹉是高氧鱼,必须保证水中的含氧量充足。

血鹦鹉鱼之所以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它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频繁地换水。过滤器配置得当,半年换一次水未尝不可。当然,我建议还是每两个月换一次,毕竟,啤酒颜色的鱼缸水观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