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归在农村荒地的神奇作用:蛇为何会退避三舍?

发表时间: 2019-08-06 10:20

中国农村山野里到处都是杠板归,曾听人说蛇不敢过这种植物,去年5月份送大姨到了桃源公司茶叶园地里去帮采茶,在那茶园边缘四处都生长着许多杠板归,有的还爬到附近茶树上了,随手将其址去,拿扯到第三棵时,在三枝相连的杠板归藤叶上竟跌下一条竹叶青蛇,随即往前仔细检查,因为我对蛇类还算懂,在有露水,太阳还没晒到的时候,竹叶青蛇最喜欢缠绕在那阴处捕食。一般一窝产下的蛇仔活动范围都不大,依着茶园外围转了一圈,发现那密密而生的杠板归藤蔓着的草地上竟有三条小竹叶青蛇就躲藏身在里面,用竹杆子扫了过去,竹叶青才慢慢离去。中午来接大姨吃饭时候,也怕有蛇惊挠着这三十多位妇女采摘茶叶,也随七亩的茶园沿边转了一圈,又发现几条灰鼠蛇就停留在那叠叠丛丛的杠板归里捕食蜥蜴。

曾记得,以前村里老一辈人生疮痈,就用这杠板归捣烂了绞些汁滴在伤口上,慢慢的会收口结痂好了,也见过父亲帮人治蛇伤时,不是用紫花地丁,就是用这杠板归捣烂帮人洗伤口的。

查了查这杠板归别名有许多,刺犁头,老虎刺,三角藤,串叶蓼,刺酸浆等,这些都是以各地形象,形状起的名称。出自《纲目拾遗》,《采药志》等,唯有一别名使人想象丰富,那就是将杠板归叫着“蛇不过”,这名称确实诱人,不知出自那位名人之手,将其定了下来,使后世人误会不少,还真认为蛇不敢过这种植,将其用于防御蛇进入弄地的屏障。

后来翻阅许多的书籍,发现最早出现将杠板归也叫蛇不过的是一本《植物名实图考》,由清朝道光时期一进士吴其浚(河南固始人),一路由北至南做官,对植物非常感兴趣,对照古书籍,参考和亲自实践写了这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杠板归别名蛇不过出现是作者在实考云南,贵州等地农民土叫法而充入书籍中的。好象这是杠板归的第一次出现这样一别名一一蛇不过。

再接下来,翻了翻许多书籍有部分引用过了这个别名,因为《植物名实图考》比较著名,这别名又好记,至这别名在北方传开了。再往下翻是1959年出版的《贵州民间草药》这一书籍出现了将杠板归也叫蛇倒退。当时因为靠云南,贵州的云南白药也是全国著名了,慢慢的影响到了,北方植物书籍中也添加了将杠板归别名蛇倒退这名称,以致国内许多人都记上了这朗朗上口的植物名称,反而许多人忘记了杠板归这一正(学)名了。

说实话,我对蛇类很喜欢,也常常去观察各种蛇类的活动,蛇类爬行和停留压根就不知,不怕有刺的植物,发现各种蛇类爬行在十大功劳植物上,金刚刺上,飞龙掌血上,金樱子上,鸟不踏上,仙人掌上,许多还停留上面,无论是刺,还是散发出的气味,无法阻挡着蛇类的爬行。

为什么?有人见到蛇类爬行到杠板归上时有退倒现象呢?

这与蛇怕杠板归刺和气味无关系,杠板归植物生长出来比较嫩弱,藤蔓中藤承受别的动物爬行,只有那些体重很轻,慢条斯文的小型动物(包括蛇类),爬上能承受的住,不会随藤蔓而落往地下,所以我们会见到象竹叶青,蝮蛇,翠青蛇这些直接停留在杠板归草丛中,而大型蛇类经过这些杠板归藤蔓时,杠板归藤蔓基本上承受不了这一重量,会突然落下,象那些懒而散慢的毒蛇(五步蛇,银环蛇)受这一惊动,会在落下一瞬间,向各方向咬探,反而停留在落地的地方,一些行动敏捷乌梢,灰鼠蛇也喜欢攀爬过这些杠板归,但是由于体重关系,同样会落下,但瞬间逃跑。这可能是有些农民观察到的,误认为蛇类怕杠板归或怕其藤蔓,叶上的倒刺,这样将蛇怕震动归结于怕刺上了。我可认真告诉大家,蛇不过,蛇倒退是无法阻挡的了蛇的,近来头条上出现许多用杠板归植物阻挡蛇进入家中,或那里的文章,那是不懂蛇类,或误将植物别名扩大化,而可能误导大多数人。